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 > 正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六论语f课文,高中语文书论语

bsmseo 发布于2024-08-14 22:46:18 高中语文 25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六论语f课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六论语f课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论语后六则?
  2. 人教版语文初一初三背诵的课文,古诗词,文言文?
  3. 整部《论语》纳入2018年北京高考范围,这有什么影响?

论语后六则?

1.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六论语f课文,高中语文书论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六论语f课文,高中语文书论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易其道得之,不取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德之,不去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六论语f课文,高中语文书论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6.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8.子曰:“富而可求也,随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9.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人教版语文初一初三背诵的课文,古诗词,文言文?

要背的课文基本上没有,只是有少数的几篇中要求背一段或是几句话而已。

而诗歌要求熟读,领会其感情。

要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有如下: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论语》六则、《木兰诗》、《诗五首》,第七单元:《三峡》、《诗五首》;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陋室铭》、《爱莲说》、《诗词五首》,第七单元:《诗词五首》;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诗词五首》,第七单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诗词五首》;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邹忌讽齐王纳谏》、《诗词五首》,第七单元:《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诗词五首》;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秋水》、《诗词五首》,第七单元:《论语》十则、《与我所欲也》、《诗词五首》;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与朱元思书》、《诗词六首》,第七单元:《出师表》、《诗词五首》等。

其它的文言文要熟读,理解重点虚词和实词的意思。

如果上述所说要求的课文有错误,请谅解。

我想详情有哪些需要背的,在中考总复习中老师会详细跟你们说的。

不要那么害怕。

整部《论语》纳入2018年北京高考范围,这有什么影响?

我觉得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应该大力推广。人是要有自信的,同样民族也是要有自信的,对我们的文化,也应该有高度的自信。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劫波而屹立不倒,能战胜苦难而劫后重生,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优秀的一以贯之的文化,这个文化就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

面对欧风美雨的文化的影响,我们为什么不能大张旗鼓地继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为什么不能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仁义礼智信的***,为什么不能光明正大地把中华传统文化列入教育大纲,所以,将优秀文化列入必读书目、列入必考科目,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论语是中国人的处事宝典,是超越圣经的、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的宝库。论语简单明了,朗朗上口,往往是在简单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让孩子们读论语背论语,不仅不会增加孩子们的负担,还会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增进他们的人生智慧,扩宽他们的人生境界,善莫大焉!

其一,我认为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继承的方式之一。《论语》是孔子去世后,其***及其再传***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的。内容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等等。

其二,虽然是继承传播传统文化,但是我认为此举有待商榷。

①《论语》里面确实有很多对当代青年学生有益的东西,但是同时有很多糟粕。它是奴隶社会时期的产物,里面有一些讲求“克己复礼”的东西,此“礼”是等级区分……所以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高考语文现在越来越讲求传播继承传统文化,所以现在都在进行改革提升语文在高考中的分数。改革前,高考语文已经有很多背诵篇目,并且会在高考中考核,现在要求增加整部《论语》,未免有些强人所难?又加大了高考生的压力呢?

1.2017年北京高考将《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六部名著列入考试范围,并将《论语》《三国演义》《四世同堂》《雷雨》《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列入备选范围,这在去年预示着今年高考《论语》完全可能正式列入考试范围。在北京考纲所列的12本名著中,最具有中国文化基因价值的当然是《论语》,如果要将名著列入考纲,其实首选就应该是《论语》,今年才列入,已经算迟到了。

2.传统文化经典的考查实际上涉及到一个文化自信的问题,当我们考查《老人与海》《欧也妮葛朗台》等等的时候,我们必须问一问,为什么我们自己的经典不考呢?几千年文明,文化的基因,而且语文考查的祖国语言文字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考试却不考祖国语言文字中最具代表意义的作品,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3.当然,这一行动,是一个重要信号,表明传统文化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它的影响不仅仅是考查《论语》这本名著的问题,而是会辐射整个传统文化。试卷其他部分也可能增加传统文化的因素。

4.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北京高考尤其是北京的语文高考向来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在考试内容的意识形态方面,更是有风向标的作用。北京考题可能是传统文化大规模进试卷的探路者,应该引起所有备考者的重视。

基本上都没有说到点子上,我之前一个回答已经说过了,列入高考范围的意思是逐渐过渡到整本书阅读,至于理由有高考试卷为证,还有前一阵子的高中语文新课标。详情看看这篇:***s://***.wukong***/answer/6513372522564550915/?iid=23517613308&***=news_article&share_ansid=6513084727249862915

关于传统文化的重视,新课标里面写的更加明显,这里就不讨论了。

有人会说学生负担更重了,这里我要反问一句,不学习岂不是一点负担也没有,关键在于所学的有没有用。语言类的课程学习,没有阅读量是不行的。而且整本书阅读课,比起传统课程要轻松、活泼、有趣。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都非常丰富,哪怕是***也有研究。请问都是中国人,台湾地区可以搞?我们怎么推广不了?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整本书阅读,以此科普来带领大家了解新课标把整本书阅读写入的良苦用心。

整本书阅读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我就介绍一下不同的教学目标的划分是:文学欣赏课、文字语言学、生命教育、心里辅导课。

流程是:导读——自读——交流——延伸

导读的教学目标就是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正好如《论语》里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整本书阅读就是让你乐于读书,在这个课程中协作、交流,拓展作品的教育意义。

教学内容承载着语言教育、文学教育、生命教育的意义。具体如果是《论语》的话,能够培养我们对于古汉语的语感和对于文言文的初步学习,在交流与协作中探讨《论语》的文化意义、历史意义和时代局限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老师并不是灌鸭式教育者,这里老师的身份应该是指导者、引导者、组织者。老师和学生在上完课以后,都是会有收获的。

具体形式大约是一个月组织一两次班级读书会。应当说这是一种开放型的新型课程。

具体怎么去引导或者指导,新课标写的太详细了。论语类的古籍可以参考下图

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参考书目:《如何阅读一本书》、《上课读书啦》周益民、《班级读书会ABC》等。这些是老师的推荐书目,学生嘛参考一个网站“亲近母语”。

最后还是探讨一下《论语》,对于孔子的理解,《论语》代表的也只是一种解读,孔子死后,儒家分为了八派,那时候对于儒家的理解就已经很乱了,今天怎么理解《论语》和孔子?我推荐一本书李零老师的《丧家狗》,不仅仅对于《论语》解读的很好,而且里面还有一些参考书目。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六论语f课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六论语f课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vgjtz.cn/post/107519.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