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 > 正文

高中语文必修二六国论笔记,高中语文必修二六国论笔记图片

bsmseo 发布于2024-09-12 02:48:08 高中语文 30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中语文必修六国论笔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高中语文必修二六国论笔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六国论是必修几?
  2. 六国论具体表现秦对诸侯之地贪婪无厌的句子?
  3. 苏洵《六国论》的第三段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燕赵两国有何异同?
  4. 六国论苏洵注音版?

六国论是必修几?

《六国论》是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的课文,《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的代表作品。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苏教版为凤凰国标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时下,苏教版教材除了在江苏本地使用外,在山西、安徽、陕西、广东等地均有使用,小学均为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与人教版一样使用较广。

高中语文必修二六国论笔记,高中语文必修二六国论笔记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六国论具体表现秦对诸侯之地贪婪无厌的句子?

苏洵的《六国论》有两处集中表现了秦对诸侯之地贪婪无厌的句子。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则秦兵又至矣。”这句话中的“又”字,突出强调了秦国的贪婪无厌。秦国今天得到5座城池,第2天得到10座城市,然而总是不能满足的。

高中语文必修二六国论笔记,高中语文必修二六国论笔记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这一句运用“抱薪救火”的成语,生动形象地体现诸侯国以地侍秦的后果,间接反衬了秦国的贪婪无厌。

苏洵《六国论》的第三段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燕赵两国有何异同?

总说六国,提出***设,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如果韩、魏、楚不赂秦,齐国“不附于秦”,燕、赵有正确决策,也有不灭亡的可能。

高中语文必修二六国论笔记,高中语文必修二六国论笔记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提出全文论点。“弊在赂秦”。

两国相同:“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两国相异:燕国“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作者认为失败原因在于刺秦,招来祸害。

赵国“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作者认为李牧因别人谗言被诛之后,赵国就无力抵抗秦了。

六国论苏洵注音版?

以下是我的回答,六国论苏洵注音版如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以上只是简单的注音版,完整的版本需要包含更多的注释和解释。如果你想深入了解这篇文章,建议查阅相关的文言文资料或请教语文老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中语文必修二六国论笔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中语文必修二六国论笔记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vgjtz.cn/post/114827.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