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 > 正文

高中语文必修2游褒禅山记,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原文

bsmseo 发布于2024-11-01 13:35:35 高中语文 22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中语文必修2游褒禅山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高中语文必修2游褒禅山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游褒禅山记的写作年代?
  2. 游褒禅山记(背诵第2——3段)王安石?
  3. 游褒禅山记段落大意?
  4. 游褒禅山记中第三段对前后两个洞进行了比较,请概括是从那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的?

游褒禅山记的写作年代?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更成为世人常用的名言。

高中语文必修2游褒禅山记,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原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该文是王安石34岁时(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

游褒禅山记创作背景

高中语文必修2游褒禅山记,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原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是王安石在公元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12年后(1070年)罢相。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游褒禅山记(背诵第2——3段)王安石?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高中语文必修2游褒禅山记,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原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游褒禅山记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段):

记山、记碑、记游,为下文议论作伏笔;辨别读"华"乃"花"之音谬为后文议论学者于古书流传文字当“深思而慎取”作伏笔;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为下文议论作伏笔。

第二部分(第3、4段):

发表议论,与上文记游、记碑相照应。提出:做事当“尽吾志”以赴之,治学应“深思而慎取”。

第三部分(第5段):补记同游人及为文时间。

游褒禅山记中第三段对前后两个洞进行了比较,请概括是从那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的?

作者从洞的位置、距离、环境的危险程度、游人的多寡几个方面对前洞和后洞进行了比较;比较的目的之一是为自己游后洞的经历作铺垫,更重要的是为自己后文的议论张本,使自己的观点有根据:“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中语文必修2游褒禅山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中语文必修2游褒禅山记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vgjtz.cn/post/126946.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