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 > 正文

秋兴八首诗高中语文必修几,秋兴八首高一必修三

bsmseo 发布于2024-11-15 12:57:55 高中语文 6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秋兴八首诗高中语文必修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秋兴八首诗高中语文必修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秋兴八首其一是几年级书里的?
  2. 杜甫秋兴八首写于哪年?
  3.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五课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秋兴八首其一是几年级书里的?

       

        秋兴八首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里面的其中一首。

         《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夔州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诗。其一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描绘,抒发作者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秋兴八首(其一)

作者: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秋兴八首写于哪年?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秋兴》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这组诗,前人评论较多,其中以王嗣奭《杜臆》的意见最为妥切。他说:“秋兴八首,以第一首起兴,而后七首俱发中怀;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发,或遥相应,总是一篇文字……”可见八首诗,章法缜密严整,脉络分明,不宜拆开,亦不可颠倒。从整体看,从诗人身在的夔州,联想到长安;由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满目萧条景色而引起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叹;以对长安盛世胜事的追忆而归结到诗人现实的孤寂处境、今昔对比的哀愁。这种忧思不能看作是杜甫一时一地的偶然触发,而是自经丧乱以来,他忧国伤时感情的集中表现。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作为,其中曲折,诗人不忍明言,也不能尽言。这就是他所以望长安,写长安,婉转低回,反复慨叹的道理。

《秋兴八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组七言律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年)秋。

诗人见国家战乱频仍、人无定所,触景生情,写下这组诗。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五课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秋兴八首其一:

本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首联的托物起兴、颔联的象征、尾联的烘托,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答:示例一:首联的托物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

示例二:颔联的象征:以骇浪滔天,暗寓了国家时局动荡和作者心潮翻卷;

示例三:颔联的象征:以阴云盖地,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

示例四:尾联的烘托:以秋风、捣衣声,烘托含辛茹苦的游子无家可归的惆怅和凄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秋兴八首诗高中语文必修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秋兴八首诗高中语文必修几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vgjtz.cn/post/129992.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