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 > 正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历史多远,一口气读完高中历史必修一

bsmseo 发布于2024-03-02 09:38:16 高中语文 32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中语文必修一历史多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高中语文必修一历史多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新高考3+1+2模式,物理和历史都想选该怎么办?
  2. 能不能把历史与语文融合变成必修课?

高考3+1+2模式,物理和历史都想选该怎么办?

按照3+1+2的新高考模式,物理和历史是不能同时选的!而按照我的教学经验来看,物理好的学生,多数历史学的也很好,而这个方案让学生在物理和历史中进行2选1,明显的存在弊端,不符合学生的利益。

高中语文必修一历史多远,一口气读完高中历史必修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什么是新高考“3+1+2”模式?

目前,辽宁和广东有消息显示可能要***取这种“3+1+2”模式,这是在专家的建议下,对新高考“3+3”模式的一个升级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历史多远,一口气读完高中历史必修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谓“3+1+2”模式 :3(语数外)+1(物理、历史任选1)+2(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任选2)。从这个模式看,物理和历史是不能一起选的。

二、“3+1+2”模式可能会降低历史的地位!

高中语文必修一历史多远,一口气读完高中历史必修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物理学科和历史学科在文科和理科中的地位不可撼动,从教育部相关信息看,“3+1+2”模式是为了提高物理和历史的地位而进行改进升级的,但是结果会怎么样呢?虽然现在还没有具体实践结果,但是我认为可能会误伤“历史”学科。

这是因为,把物理变成必修,肯定能保证选择物理的人数,而且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不用担心因赋分引发的问题。但是,对于中上游的学生,选择物理的可能性更大,而选择历史的,很可能就是中下游的学生了,虽然人数不一定多,但是质量嘛,肯定会下降!优秀的学生不学历史,可能被迫学政治或者地理,这是对历史的保护吗?

三、增加历史和物理的组合,难度不大吧?

其实,完全可以增加历史和物理的组合,无非就是出两套题,一套作为必选学科的题,一套作为选考学科的题,前者难度可以增大,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后者难度和其他科相当,以等级分计入总分,这样的话,学生就可以选择物理+历史+其他的组合了!

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教育和教学,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在众多省份的高考改革中,物理和历史已经称为必选科目,地位空前提高。但是在辽宁和广东等省份的新高考中,无法同时选择物理和历史,只能且必须选择其中一门。


1.辽宁高考变化,把“3+3”改为“3+1+2”

辽宁省在增强选择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避免弃难就易,造成物理等科学素养的下降。等级性考试“3+3”的制度设计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但也带来了等级赋分制所导致的学生避考物理的现象。

因此,专家提出在选考学科中,将物理、历史作为必选科目,学生必须至少选择其中一门报考,这等于给偏文、偏理的考生一个选择的自由。同时,对物理、历史两门限选科目计120分,***用原始分计分。

这样,首先,解决了区分度不够的问题;其次,加强了物理、历史两门学科的学科地位;再其次,同科目因为难度不同导致原始分不可比的问题大为缓解。

2.辽宁省最新高考改革核心变化

选科:3(语数外)+1(物理、历史任选1)+2(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任选2)。

合格性考试合格后方可参加等级性考试。

外语听力两次考安排在高三上学期(同日进行)2024年起计入总分。

按照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分别下招生***,划控制线录取。

合格性考试一年两次,上下学期未进行。初试高一下(6月)进行不得超过4科。高二上、高二下、高三上均安排合格性考试。

等级性考试安排在统一高考后进行。

首选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再选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


3.广东省新高考模式已经确定,实行“3+1+2”选科模式

很多学生关注浙江新高考政策和上海新高考政策,一个是7选3,一个是6选3,各地的高考改革政策是有一些不同的,所以大家在了解新高考政策的时候,一定要区别对待。那么广东省的新高考改革政策已经确定,实行“3+1+2”选科模式。物理、历史成必选科目!这是怎么回事呢?

“3”完全确定:语文、数学、英语必考科目

“1”:物理、历史选择一门作为选考科目;

“2”:生物、化学、地理、政治中选择两门作为选考科目;

也就是说,广东实行新高考后,考生不能同时选择物理和历史,并且必须选一门。

“3+1+2”是对于物理弃考的一个补充模式,但是“需要那么多物理考生么?”弃考的对物理不是真爱,真爱物理的不少也喜欢历史,怎么办?

3+1+2模式探索

网传辽宁与广东可能***取“3+1+2”模式,物理与历史作为2选1的标准,之后再进行4选2的选择。从图我们可以看到,选科组合数量从6选3的20种组合减少到了12种。在现行选课中我们发展选择物理+历史的同学不少,物理是兴趣而历史则是提升总分的科目。所以3+1+2尽管提升了物理学生的数量,但也剥夺了部分选科的权利。

6选3弃选物理是正常的,但也突显了人性

相信高层在设计新高考模式的时候,也考虑过各科选择的概率问题。物理弃选在第一届考生中并不是十分的明显,但经过媒体报道之后不停发酵,在上一届考生中集中得到了体现。

  • 弃选物理的大部分是成绩中段的学生

  • 重点高校物理相关学科的招生***都能满足

  • 用报考市场来指导高校专业开设

选科组合有一定的技巧,但上一届显现弃选物理潮显示了人性的短期趋利性以及对于新高考的不理解。

新高考为未来铺路,需要看得远选得好

目前的教育体制可以说充满了各种问题,双一流建设、新高考改革、新中考改革、学前教育普惠性等一系列措施,说明国家对于教育改革的重视。

  • 通过取消文理实行自主选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

  • 通过一门多考,缓解学业压力(之前是一考定终身)

  • 通过综合评价,发现那些“偏科”的人才

  • 通过“专业平行志愿”,保证学生可以被自己喜爱的专业录取。

  • 通过高考改革为高校输送更加具有可塑性的人才(之前是大文大理模式化教育)

  • 通过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发现更多科研人才,为国家发展输入动力。

  • 通过选科-专业-就业的对应,保证就业市场的稳定,让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与职业,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我是张老师,欢迎关注张老师生涯课堂,教育问题欢迎您文末留言提问或者私信咨询。

有点理智好吗?让我怎么说你好呢?

新高考规定了3+1+2模式下,物理和历史只能选择一个。

明明你面前是红灯,你说不行啊,我就是红灯绿灯都想过,我一刻也不想停下来,我管你马路的灯是怎么设置的呢,我就是想过去,怎么办?

就像你爸爸和妈妈说要离婚了,再也走不下去了,你说我两个都要选,我要你们在一起,我不允许你们离婚。怎么办?

或者你今天跟了你妈妈出门,妈妈只带了一块钱,买了赤豆冰棍就买不成奶油冰棍,买了奶油冰棍就不能买赤豆冰棍。你说不行不行,我两样都想吃,怎么办?让你妈妈再去给你偷一块钱?

…………

讲点道理好吗?

这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叫规则,规则一旦定下来,作为公民,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遵照规则去执行,而不是寻找各种理由讨价还价。如果你还非要坚持,我只能说这么多年你的读书是白读了,生生地把自己读成了一个呆子。

如果真是这样,那我建议你一样都不要选,书也不要读了,免得书读下去越读脑子越坏,到后来再也无法收拾。

其实,这没有什么好纠结的,给的选项组合越多,越无选择。就如改革前的理综和文综,只有两种选择,非此即彼。而改革后的组合名义上超多,但学生仍不能任性,从试验区浙江来看,无限制选择并不可取,因为师资力量不能保证,出现了物理老师教政治的现象,因为选物理的太少。还有的学校规定只能选哪科,以配备师资。先行试验省份的组合方案弊端,可以网上查一下,这里不讨论。总结浙江上海的经验,后续跟进的新课改省份,对方案作了调整,使更符合实际,照顾绝大多数,更全面均衡。

综上,在物理和历史中,只能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取舍。但舍掉的科,也并非无用武之地,因为学考成绩也是要录入高考成绩的,你的爱好和努力,不会白费。

能不能把历史与语文融合变成必修课?

能否把历史与语文融合变成必修课?

回答了:

历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就越发凸显出来。历史与语文融合是必然的,是不可能分割的,也分割不了的。所以,历史与语文的融合变成必修课,那就是明显趋势了。

01.泱泱中华大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犹如一条澎湃灿烂大河,河水里明珠闪耀,上晖星空,下映大地。从三皇五帝到唐宗宋祖,再至一代天骄及明清。历史文明如瑰宝,民族的家珍是支撑,以成民族自信、自励、自强而筑起民族大梦。中华优秀儿女、携宝砥砺前行,而耸于民族之林。

02.历史和语文的融合一直存在,而且融合度越来越高。我认为,无历史不语文。语文教育,包括育人树人和语文本质教育;育人树人是优秀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如小学课本里的历史小故事,中学语文课本里古典诗文比重越来越大。学习古典诗文,又怎能离开传统历史文化知识?没有历史,那还有语文、还有语文教育吗?语文素质,以及成才素质教育又从何谈起呢?

03.教育导向有偏,导致轻文重理现象越来越明显。连原来“王道”学科的语文,因高考分值太轻,以身份太低而落寞。

结果①不学语文,嫌分值低,提分太难。辅导班干脆取消了语文辅导,何况历史、地理和政治呢?②大学阶段,尤其理科学校先有“大学语文”课,后来名存实亡。后果③理科顶尖高校学生不会写论文,影响之大、清华大学不得不开设写作专业课。④更难容忍的现实是,清北大学大批大批的留学生,一飞翩翩不回头……请问祖国太贫穷了吗?那么,五、六十年代的祖国不更贫穷吗,为何有那么多顶尖科学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的怀抱里,因为他们心里装着祖国,装着满满的民族感啊!

总而言之:该清醒的时候到了。民族意识不能消失,民族自信、自豪感不能不强。那么,如果欲将目前的教育局面扭转一下,那就从中学阶段开始,把历史与语文融合变成必修课吧,这是重要的必然选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中语文必修一历史多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中语文必修一历史多远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vgjtz.cn/post/66219.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