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 > 正文

高中语文必修三练习册,高中语文必修三答案学子斋

bsmseo 发布于2024-05-07 08:13:35 高中语文 33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中语文必修三练习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高中语文必修三练习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安徽高考共有几本书?
  2. 高中语文一共有必修几?
  3. 高中课文复活主要内容?
  4. 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一必背文言文?
  5. 高中语文必修5《说“木叶”》中,“木叶”和“树叶”有什么区别?

安徽高考共有几本书?

语文:必修5本书,选修“诗歌与散文”“***与戏剧”“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必修三练习册,高中语文必修三答案学子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数学:必修5本书(按14532上)文科:1-1、1-2;理科:2-1、2-2、2-3和4-4、4-5

英语:必修5本和顺序选修6-9

高中语文必修三练习册,高中语文必修三答案学子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物理:必修2本,文科:1-1和1-2;理科:3-1、3-2、3-4、3-5(3-3这几年安徽高考都不考)

化学:必修2本,理科:选修5、4、3

高中语文必修三练习册,高中语文必修三答案学子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生物:必修3本书,理科:选修1和3

高中语文一共有必修几?

五本

分别为别是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而选修则是老师根据不同地区或是不同教材而进行选择性的教学。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选修课,主要分为五类,分别是诗歌与散文、***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学应用以及文学论著研读。但不同地区的选修课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这仅供参考。

1、诗歌与散文:《唐宋诗词选读》、《中外现代诗歌欣赏》、《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2、***与戏剧:《〈红楼梦〉选读》、《外国优秀短篇***欣赏》、《中外名剧选读》、《经典电影作品欣赏》。

3、新闻与传记:《新闻阅读与写作》、《名人传记选读》。

4、语言文字应用:《汉语学习与应用》、《演讲与辩论》、《写作基础》。

5、文化论著研读:《〈论语〉选读》。

高中课文复活主要内容?

复活的主要内容:贵族青年聂赫留道夫***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

2、***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

3、不过,作品的后面部分,渐渐突出了不以暴力抗恶和自我修身的说教。托尔斯泰的力量和弱点,在这里得到最集中最鲜明的表现。

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一必背文言文?

1. 《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朝闻道”“君子喻于义”“见贤思齐焉”“质胜文则野”“士不可以不弘毅”“譬如为山”“知者不惑”“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小子何莫学夫《诗》”“君子食无求饱”“克己复礼为仁”)

2. 劝学(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荀子》

3. 屈原列传(属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马迁

4.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5. 师说 韩愈

6. 阿房宫赋 杜牧

7. 六国论 苏洵

8.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9. 赤壁赋 苏轼

10.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高中语文必修5《说“木叶”》中,“木叶”和“树叶”有什么区别?

“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都给人枝繁叶茂、浓荫匝地的感觉;而“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甚至还让人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木叶”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是属于沉沉的阴天,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而“落木”,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来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2.“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其一,“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其二,“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3.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恐怕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标题拟为“说‘木叶’”,文章选取古诗中的“木叶”意象作为论题,在结构安排上由引古诗到探意蕴,先排除古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从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探寻其含有落叶等因素,最后才触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问题并加以阐释。这样,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丽并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并逐层深入,探幽发微,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说‘木叶’”的拟题应该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中语文必修三练习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中语文必修三练习册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vgjtz.cn/post/81012.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