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 > 正文

高中语文必修五篇目,高中语文必修五篇目有哪些

bsmseo 发布于2024-05-30 17:07:39 高中语文 58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中语文必修篇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高中语文必修五篇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语文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必背篇目?
  2. 2021届必修5语文必背古诗词?
  3. 高中语文必修五《木叶》中所有的诗词?

语文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必背篇目?

语文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必背篇目

高中语文必修五篇目,高中语文必修五篇目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必修一必背篇目:

1、《兰亭集序》——王羲之

高中语文必修五篇目,高中语文必修五篇目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赤壁赋》——苏轼

3、《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高中语文必修五篇目,高中语文必修五篇目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必修二必背篇目:

1、《氓》——《诗经》

2、《离骚》——屈原

3、《涉江***芙蓉》——《古诗十九首》

4、《短歌行》——曹操

5、《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6、《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7、《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必修三必背篇目:

1、《蜀道难》——李白

2、《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3、《咏怀古迹》——杜甫

4、《登高》——杜甫

5、《琵琶行》——白居易

6、《锦瑟》——李商隐

7、《马嵬》——李商隐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9、《劝学》——《荀子》

10、《过秦论》——贾谊

11、《师说》——韩愈

必修四必背篇目:

1、《长亭送别》——王实甫

2、《望海潮》——柳永

3、《雨霖铃》——柳永

4、《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5、《定风波》——苏轼

6、《醉花荫》——李清照

7、《声声慢》——李清照

8、《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必修五必背篇目:

1、《归去来兮辞》—陶渊明——背全文

2、《滕王阁序》—王勃——背二、三段

3、《陈情表》—李密——背全文

扩展资料

语文背书技巧:

1、早晨比较好记,所以建议你早上起来吃好早饭就背。

2、在背书时,不能像小和尚念经,光读不记,要记到脑子里。

3、背的时候,最好坐在椅子上,不能躺着或靠在沙发上,这样容易使你昏昏欲睡。

4、今天背好了,明天可以再复习复习,每天都这样背,自然就全部背出来了。

2021届必修5语文必背古诗词?

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棘,生长明妃还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苦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高中语文必修五《木叶》中所有的诗词?

高中语文必修五《木叶》中所有的诗词(共19首):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屈原《九歌》 )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屈原《橘颂》)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淮南小山《招隐士》)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无名氏古诗)

“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 萧纲《折杨柳》 )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陶渊明《拟古》 )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 )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庾信《哀江南赋》)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吴均《答柳恽》)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午阴嘉树清圆。” ( 周邦彦《满庭芳》 )

“美女妖且闲,***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 曹植《美女篇》 )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 吴均《青溪小姑歌》 )

《说“木叶”》是林庚先生关于诗歌意象的一篇文化随笔,文中篇幅很长,引用的诗词很多。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 “说‘木叶’” ,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木”和“树”的不同:

文章举了吴均的《答柳恽》“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和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进行比较:“高树”没有落叶的形象,“高木”有木叶形象;“高树”饱满,“高木”空阔,落木千山;“木”在这里比“树”显得更加单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中语文必修五篇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中语文必修五篇目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vgjtz.cn/post/87226.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