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 > 正文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文言虚词,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文言虚词总结

bsmseo 发布于2024-06-04 12:17:19 高中语文 31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文言虚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文言虚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诫子书中的虚词归纳?
  2.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的虚词?
  3. 诫子书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

诫子书中的虚词归纳?

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文言虚词,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文言虚词总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文言虚词,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文言虚词总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文言虚词,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文言虚词总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的虚词?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的虚词如下:

1.“则是无信”中的“则”,副词,就。

2.“下车引之”中的“之”,代词,他,代指元方。

3.“去后乃至”中的“乃”,副词,才。

4.“与人期行”中的“与”,连词,和。

虚词泛指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的词。具有必须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不能重叠的特点。

诫子书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诸葛亮集》。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后来任蜀国丞相。代表作有《出师表》等。

2.释题:诫:告诫、劝勉。子,一般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文题的意思是:给儿子写的一封告诫、劝勉的信。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 fú ) 淫慢( yín ) 励精( lì )

险躁( zào ) 遂成( suì ) 穷庐( lú )

三、重点字词解释:

1.夫君子之行(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

2.静以修身(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

3.非淡泊无以明志(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

4.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达到;远:远大目标 )

5.非志无以成学( 立志 )

6.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轻薄;治:修养 )

7.非学无以广才( 使……广博,增长 )

8.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 )

9.年与时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 )

10.意与日去 ( 消失 )

11.将复何及( 又 )

12.诫子书( 诫:告诫、劝勉;书: 书信 )

四、字词归纳:

1.一词多义

(1)学

①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

②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

(2)之

①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②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

(3)以

①静以修身(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②非宁静无以致远(连词,用来

(4)志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名词,志向)

②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2.词类活用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

②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

③非学无以广才 (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增长)

④非志无以成学 (志: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 一作:澹泊;淫慢 一作:慆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文言虚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文言虚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vgjtz.cn/post/88484.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