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 > 正文

高中语文必修通***字汇编,高中语文必修通***字汇编电子版

bsmseo 发布于2024-07-04 20:06:25 高中语文 31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中语文必修通假字汇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高中语文必修通***字汇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语文通假字,是不是大师文豪写错就是通假,我们写错了就叫错别?
  2. 18课狼的通假字有哪些?
  3. 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通假字一词多用词类活用?
  4. 初二文言文常见一些字词的意思?
  5. 汉字是象形和会意字,请问“舅”怎么解释?

语文通***字,是不是***文豪写错就是通***,我们写错了就叫错别?

理论上应该是这样,但是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就如组词,字本身没错,错的是以何种形式把他们联在一起。通***字的使用,也许是使用人要表达的另一种寓意,也许是因为一时疏忽,真的用错了字。

高中语文必修通假字汇编,高中语文必修通假字汇编电子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8课狼的通***字有哪些?

“止有剩骨”止: 通“只”,只有。

《聊斋志异》中有《狼三则》。其二被选为2016年新审订人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和部编义务教育课本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2019年版定为七年级上册第18课。

高中语文必修通假字汇编,高中语文必修通假字汇编电子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狼》是清代***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通***字一词多用词类活用?

一、词类活用

高中语文必修通假字汇编,高中语文必修通假字汇编电子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友人惭” 意动用法。惭:感到惭愧

二、通***字

《陈太丘与友期》 尊君在不。“不”通“否”, 读 fǒu,表示否定,相当于“吗”。

三、古今异义

《咏雪》1、儿女  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

《陈太丘与友期》1、去 古意:离开。今意:到、往

2、委 古意:丢 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

3、顾 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

4、期 古意:约定。今意:日期

5、引 古意:拉。今意:引用

四、一词多义

日:日中不至:太阳;寒雪日内集:天

初二文言文常见一些字词的意思?

1.安:1、怎么(安求其能干里也)2、养

(衣食所安)

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

(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1、闹全、详尽。(人之述备矣

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欢《石

吏》

4.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

穿(皆被绮绣)

5.部:1、边境(蜀之即有二惜《为学》)

2、副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部《雪列论战》)

3、出奏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部《出师表》)

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

全部(群购毕绝《口技》)

7.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

记》)2、轻视。(不宜妄自薄《出拓表》)

3、厚度小。(薄如钱后《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輕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

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说。

(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éng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

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

《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

漆吏》)5、zha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

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

称前时之闻)2、称焚(先帝称之日能)

11.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

(此该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

自称公子扶苏项热/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

兴》)

12.惩:1、苦于(际山北之塞《愚公移

山》)2、惩罚

13.弦;1、骑(愿更干里足》2、驱车《追

赶) (公将驰之)

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

疆打仗(出则方权、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

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

言(未尝稍降辞色》

16.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

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昊

广之次所旁丛柯中)

17.第:1、用箪装着(百姓款敢不革食壶

浆)2、古代装饭的国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美)

18.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

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

(今当远离)4、对着,向若。 (木兰当户统

(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

苦奏吏者《陈涉世家》)6

一、通***字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3、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4、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喂养。材通才,才能。

5、其真***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马

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二、词类活用

1、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向高处伸展和向远处伸展。

2、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

3、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5、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6、余则温袍敝衣处其间:温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7、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8、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意动用法。

9、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10、下见小潭: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汉字是象形和会意字,请问“舅”怎么解释?

汉字“舅”

个人理解是娘舅顶天立地,是娘亲家中唯一传承男丁,“舅”男人头顶臼,含义靠山,娘身心重视,外甥岂敢?舅舅大男人!

“舅”在汉字中含义行音字涵!敬畏,胆寒,威严!

汉字是象形和会意字,请问“舅”怎么解释?

单从造字***,“象形”和“会意"只是其两种表现形式,而且不是主要表现形式。汉字以“形声字”居多。

汉字造字法有: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借,俗称六书。

古人造字也是有章可寻的,譬如“休”,一个人站在树下阴凉处称作“休”这叫会意;又如“刃、上、下、”都属于指事字……

以后随着文字在民间的普及应用,仅有的几种造字法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因而大量的“形声字”就应运而生,成为了中国文字首选的造字法。

仅“形声字”就有:上形下声、下声上声、左形右声、右形左声、内形外声、外形内声之多,由此可见形声字在汉字的使用频率上之广。而以前的会意、像形等造字法却日见衰落。

回到题主问题,“舅”属于什么造字法?它既不是像形字,亦不是会意字,它是正儿八经的形声字。上半部“臼”表声,下半部“男”表形,确凿无疑“舅”是一个形声字,归类为“上声下形”。

希望我这回答能解惑。

<和天下欢迎来自你的评论>

中文造字六法。乃造字范式六种形成之法,中文是范式字。非为象形字和会意字。所谓范式即典范模式。所谓象形亦是指象形之典范模式。所谓会意亦是指会意之典范模式。如果只是象形便如看图说话,看图说话可以各说各话。各说各话是不能够成为文字的。所以中文在造字之时就已经在防止各说各话所造成的困惑。范式的导向具有唯一性与排他性。

《说文解字》:“舅,母之兄弟爲舅,妻之父爲外舅。从男、臼声。”

《说文解字》:“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於田也。”下力于田是男之范式。(犹下种者之谓,田上长苗为甫,甫即父。)

《说文解字》:“臼,舂也。古者掘地爲臼,其后穿木石。象形。中,米也。”。用以破碎或去皮壳之所在是臼之范式。

男、臼两范式叠加。犹进入臼中去皮才能明白这个男人在家族中与自己的关系是舅之范式。

本义:特指母亲的弟兄。如:舅舅、舅父、舅母。

衍义:引申指“妻的弟兄”。如:妻舅。

衍义:古代称丈夫的父亲。如:舅姑(公婆)。《苛政猛于虎》:“昔者吾舅死于虎”。又如:舅姑(公婆)。

衍义:古代帝王称异姓大邦诸侯为“伯舅”,异姓小邦诸侯为“叔舅”。诸侯亦称异姓大夫为“舅”。

衍义:又用作姓

《说文解字注》:“(舅)母之兄弟为舅。释亲曰。母之晜弟为舅。毛传同。按周人谓兄为晜也。舅之言旧也。犹姑之言故也。父之昆弟称父。母之昆弟不得称父。故称舅。凡同姓可称父。凡异姓不可称父。故舅之也。今俗人言舅父者、非也。母之父母曷为曰外王父、外王母与。父之父母称王父王母。故母之父母得称王父王母而外以别之也。父之昆弟称从父。故母之?妹称从母也。舍是则异姓无有称父母者也。异姓可称舅。故妇称夫之父曰舅。男子称妻之父曰外舅。母之从父昆弟曰从舅。又称父之舅曰大舅。见后汉书。大者、今太字。妻之父为外舅。男子于妻父亦言舅。对妻之舅吾父为称也。母之昆弟不曰外舅者、妻党之别于母党也。从男、臼声。”。

请恕冒昧,“舅”,不是“象形字”也不是“会意字”,而是“形声字”。

汉代,有了汉字造字的“六书”一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借”“转注”。

最早以“六书”系统分析汉字造字规律的***,是东汉著《说文解字》的许慎。

后来,不断有各代学者指出,“***借”和“转注”,并非汉字造字的方法,而是使用汉字的方法。现代学者也基本持此观点。

(甲骨文和金文福字)

甲骨卜辞,现在发现了约五千左右字符,破解约一千五百个左右。这是说与后来的汉字有关系的字。五千个甲骨文中,有一些是“族徽”或“专名”,未统计在内。

已释读的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三十二。

这也可见,“汉字是象形字和会意字”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

现代汉字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九十,有人说要超过百分之九十。

破解的甲骨文中,不包括“舅”字,是否有这个字还没释读尚难定论。

先秦的小篆里,有“舅”字,而且,已经是“形声字”,不过,“臼”不是在上面,而是居左与“男”并排。

《说文》曰:舅“从男,臼声。”

“从某,某声”,这是许慎注释某个字是“形声字”的标准表述。“从某”,是说某字以“所从某”为“形旁”,也就是“义符”;“某声”,是说某字以其为“声旁”,亦即“音符”。

“舅”字“从男”,是以“男”为“形旁”“义符”;“臼声”,则说“舅”这个字读“臼”这个音。

“舅”,以“男”为“形旁”“义符”,含义深了去了——既反映了古代男性之上观念,又体现了以男性血缘为传承世系的宗法制度。

《说文》在“舅”字下还说:“母之兄弟为舅,妻之父为外舅。”

清代才子段玉才云:“《释亲》曰:母之晜(kūn)弟为舅。《毛传》同。按,周人谓兄为晜也。”

他还说:“舅之言旧也,犹如姑之言故也。父之昆弟称父。母之昆弟不得称父,故称舅。凡同姓可称父,凡异姓不可称父,故舅之也。今俗人言舅父者,非也。”

他又说:“父之昆弟称从父,母之姊妹称从母也。舍是则异姓无有称父母者也。异姓可称舅。故妇称夫之父曰舅。男子称称妻之父曰外舅。……母之昆弟不曰外舅者,妻党之别于母党也。”

够复杂吧,总之,一切以父姓血缘为“脉络”来定称谓。

还回到汉字的“象形”“会意”和“形声”。

“形声字”不是“象形字”,也不是“会意字”。但最初的“形声字”,的确是在“象形”“会意”等表意字的基础上产生的。

第一种情况,是“象形字”加“音符”。

甲骨文的“鸡”字,最初是“象形字”;后来,甲骨文的“鸡”字,加上了“奚”这个“音符”;再后来,篆体的“鸡”字,承袭了甲骨文的写法,不过笔画“规范”了;最后成了现在的简化字。

第二种情况,表意字的一部分改换成“音符”。

“羞”的甲骨文,本义是进献食物,从“又”即手持“羊”。后来,篆体的“又”改为形近之“丑”,就成为“从羊丑声”了。

第三种情况,在原来的字上加“义符”。

如“取”字,原有“娶妻”之义,专门加上“女”为“娶”,作为“娶妻”专字。

如“徜徉”“蜈蚣”“鸧鹒”都是添加“义符”而成。

还如,“它”是“蛇”的初文;“爿”是“牀”之初文;“北”是“背”的初文,等等等等,后面的字都由添加“义符”而成。

另外,“形声字”的构成,还有“多形”“多声”“省形”“省声”种种复杂情况。亦存在“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等等复杂现象。

汉字,博大精深,真不是能够一言以蔽之的。

舅,上面臼指古人舂米用的石制凹形工具,挺重,一般人举不起搬不动。母亲哥哥弟弟来外甥家,是来做客,但也不能光吃饭不干活,所以这体力活(春米、挪动、移动石臼)一般抢着干,为了在小外甥面前得瑟,估计有把石臼举过头的举动。所以把力气和老爹差不多,长得和自已有点像,和老娘又非常亲的,陌生又熟悉的男人,叫做舅。瞎扯的。哈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中语文必修通***字汇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中语文必修通***字汇编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vgjtz.cn/post/96699.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友情链接